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觀后感:致敬川大老一輩革命家
2020-10-27 10:59
來源:四川大學新聞網
作者:
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在國家危難、人民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川大人義無反顧、沖鋒在前,戰病魔、打勝仗,用行動詮釋使命和擔當。抗美援朝戰爭中,我校涌現出一批維護國際正義、捍衛世界和平、保衛新生共和國的老一輩革命家,他們無私無畏挺身而出的偉大精神、不怕犧牲舍我其誰的使命擔當,激勵著我們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知難而進、堅韌向前,共同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四川省支援援朝外科手術隊:奔赴祖國需要的最前線
1953年1月15日,根據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的要求,四川省志愿援朝外科手術隊在成都正式組隊(正式名稱為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工作委員會國際醫防服務隊第十二隊),隊長是川大校友、省人民醫院院長謝錫瑹教授,副隊長是華西醫院的胸外科專家楊振華教授,隊員有黨新民、陳樹德、蕭慶敘、吳志安、薛露華、蕭玉曾、敬以莊(華西外科醫生,增補)。這支隊伍中有兩名華西醫生,其中楊振華去到朝鮮戰場上以后,改任醫療隊隊長。
醫療隊工作地點在最前線的上甘嶺地區的第十四前沿兵站,他們不僅要做傷員的緊急救護和必要的手術,還要轉移傷員以及做好撲救周邊火情等工作,楊振華教授榮立三等功。停戰協定簽訂后,志愿軍后勤部為提高部隊醫療技術水平,決定開辦短期軍醫訓練班。1953年9月,楊振華接到命令,到第二基地醫院報到,擔任訓練班副主任。1954年2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后勤部衛生部召開“中國人民志愿軍三年衛生工作總結大會”,謝錫瑹、楊振華代表四川省志愿援朝外科手術隊參加大會。
西南援朝醫療隊:以責任和擔當踐行白衣天使神圣使命
在這場戰爭中,無數先輩用熱血和青春鑄就了偉大勝利,川大華西口腔人也義不容辭、主動請纓奔赴戰場,為受傷戰士進行醫療救治。
戰爭中,志愿軍戰士英勇作戰,一步一步改變著朝鮮戰場上的形勢,也造成了大量傷亡。傷員多是創傷、燒傷,尤以頭、頜面部居多,需要頜面部專業的醫生處理。然而,當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醫務人員極度缺乏,更無這方面的醫生。中央軍委下令給西南軍區:“組建一支援朝醫療隊,由宋儒耀教授擔任隊長并負責選拔。”
華西口腔專家宋儒耀認真分析二戰經驗,提出頭部、頜面部創傷沒有口腔科醫生沒辦法工作,一般醫生不甚了解口腔頜面部的生理、解剖情況,缺乏對上下頜關系的認知,難以恢復其功能,因此醫療隊應以口腔青年專家為主,他們有充分的口腔生理、解剖、病理知識和健康身體適應戰場上特殊的環境。
1951年4月31日,由宋儒耀領隊,由鄧顯昭、王翰章、呂培錕、侯競存、曹振家、彭學清、楊澤君、張連俊、吳銀銓組成的西南援朝醫療隊出發了。
援朝期間,西南醫療隊在復雜艱難戰爭環境下,夜以繼日地開展救治工作,共救治1000余名頜面部創傷及燒傷傷員,被國家授予集體軍功榮譽。1952年,西南援朝醫療隊完成了歷史賦予他們的艱巨使命,帶著由傷病員們簽滿名字的國旗歸來。
西南援朝醫療隊在抗美援朝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必然會被歷史所銘記。他們從朝鮮戰場回來之后,以豐富的實戰經驗、精湛的專業技術,繼續為中國口腔醫療事業貢獻力量。宋儒耀教授于1957年創建了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王翰章教授成為新中國口腔頜面外科的創建人之一,是中國口腔頜面外科的先驅和開拓者;呂培錕教授創辦了暨南大學口腔醫學院,為中國口腔醫學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
抗美援朝中的在校大學生:我在戰場當翻譯!
1950年11月,當周總理詢問從朝鮮回國述職的柴成文朝鮮戰場最缺什么時,柴成文回答“英文翻譯”。隨即向全國高校發出了征召英文翻譯人才的號召,經過共青團成都市委和四川大學團委的動員,現場很多川大學子和華西學子咬破手指寫血書要求到朝鮮前線。
經過翻譯《資本論》等英文水平選拔,從成都市高校選拔的首批23名外語翻譯隨即加入60軍。這23人均為在校大學生,他們中有22名是川大校友,分別是四川大學的林學逋、袁守誠、張澤石、姚文彬、邊世茂、雷順田、李嘉猶,私立華西協合大學的詹振聲、劉開政、張光宇、王仕敬、高立村、周子嘉、陳伯毅、周明福、廖運掌、王克武、王華英、陳單特、熊光復、周正松,以及光華大學的陳世剛(70年代從軍隊轉業后至川大外文系任教,直至退休)。1951年3月下旬,在重慶學習的兩位川大外文系1948級學生賀集彰、徐孝祥再次應征為翻譯,并赴朝鮮戰場。
這些熱血又有外語特長的青年機智、勇敢,在敵情偵察、翻譯繳獲文件、戰場喊話、俘虜押解和管理以及停戰談判中表現出色。林學逋在被俘后,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始終忠于祖國,被敵人殘忍地挖心殺害,并拋尸大海,校友巴金將他的事跡寫成了報告文學《不能忘卻的仇恨》在《人民文學》上發表,在全國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詹振聲烈士也是在主動要求突前偵察時不幸壯烈犧牲,埋骨朝鮮。
轉自:四川大學新聞網
來源:劉姝雯、校史辦公室、華西口腔醫學院(華西口腔醫院)
原文標題: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致敬最可愛的川大人
內容來源于學校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系,電話:010-60908555。